期刊简介

               本刊由国家科委于1995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同年7月创刊(季刊)并正式发行。主编是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陆再英教授,常务副主编胡昭明教授,编辑部主任是刘文励教授。编委会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国内医学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组成(79位),以及名誉主编邵丙杨教授及12位顾问作学术后盾。本刊是我国第一个以内科各专科以及相关的神经内科,传染科等临床急重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其宗旨和任务是刊载大内科范围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与基础理论、国内外重症监护(ICU)新成和新进展等。有助于各级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传染外科广大临床医师、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订阅和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1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94/R

邮发代号: 38-2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024
  • 国内刊号:42-13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年第3期文章
  • 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与心源性猝死

    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与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密切.流行病学由于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起病隐匿,且长时间无临床症状,加之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对其自然病程和确切的人群发病率尚不清楚.为了便于资料对比分析、交流和统一各家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认识,临床上采用在SanAn-tonio会议[1]上推荐的Ewing和Clarke[2]非创伤且重复性良好的方法用......

    作者:李栩;冯波 刊期: 2000- 03

  • 右室心肌梗死并发右室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

    右心室心肌梗死(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RVI)是急性心肌梗死中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与左心室梗死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然而,多年来这类梗死没有引起许多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相当一部分患者被误诊.因对RVI的病理生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对右心室泵功能估价过低,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因而导致病亡率增高.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简要综述了与RVI相关的一些床问题.RVI......

    作者:李宏伟;汪道文 刊期: 2000- 03

  • 甲状腺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

    编者按目前对用于治疗CHF的药物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减轻症状,及或暂时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而应以终能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为判断标准.必须按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随访研究,方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本文所介绍的甲状腺激素治疗CHF主要为实验研究结果,尚不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甲状腺代谢紊乱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开始采用甲状腺激素治疗CHF的研究,以探讨长......

    作者:季汉华;那开宪 刊期: 2000- 03

  • 醛固酮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从基础到临床

    因为醛固酮拮抗剂能与醛固酮竞争结合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的醛固酮受体,从而阻滞醛固酮保钠排钾和水钠潴留的病理生理作用,所以早在30年前,临床上就开始使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此后又由于螺内酯的利尿作用不强,而且易发生高钾血症、氮质血症等副作用,所以不主张常规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期的研究发现,醛固酮除引起水钠潴留外,还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管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而加......

    作者:王涛;汪道文 刊期: 2000- 03

  • 强心甙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心肌细胞钠一钾(Na+/K+)三磷酸腺苷(ATP)酶,而使心肌收缩加强.数十年来人们把心衰患者从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的获益完全归因于其正性变力作用.但洋地黄类药物的有效作用可能部分与对非心脏组织的Na+/K+ATP酶的抑制相关,如抑制迷走传出的Na+/K+ATP酶提高心脏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可能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输出.并且洋地黄抑制肾脏的Na+/......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0- 03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预后不良的心血管重症.据统计,患CHF者在25岁到75岁的人群中占3%,在8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超过10%.诊断为CHF者,一半在4年内死亡,严重者,一半在一年内死亡.此外,由于CHF患者住院的次数多而且时间长,生活质量下降、治疗费用的昂贵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在不断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拖.对CHF病理生理认识的发展是探索新的治疗手段的基础.......

    作者:李庚山 刊期: 2000- 03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所致.以往一直认为心衰是一种循环系统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左心室功能减退时,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减少导致代偿性交感神经兴奋致心率和前、后负荷增加,以增加心排出量、血压和组织灌注.治疗目标针对纠正左心室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和左心室舒张期终末压等,治疗方案主要是卧床休息、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疗效很不满意.......

    作者:纪宝华 刊期: 2000- 03

  • 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水平

    现代治疗这的进展使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寿命延长了,心肌梗死率大幅度地下降了,然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却成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重要的死因。对它的治疗是心血管病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方圻 刊期: 200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