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国家科委于1995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同年7月创刊(季刊)并正式发行。主编是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陆再英教授,常务副主编胡昭明教授,编辑部主任是刘文励教授。编委会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国内医学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组成(79位),以及名誉主编邵丙杨教授及12位顾问作学术后盾。本刊是我国第一个以内科各专科以及相关的神经内科,传染科等临床急重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其宗旨和任务是刊载大内科范围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与基础理论、国内外重症监护(ICU)新成和新进展等。有助于各级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传染外科广大临床医师、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订阅和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1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94/R

邮发代号: 38-2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024
  • 国内刊号:42-13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3例诊治经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成人患者以慢性多见,病情容易反复[1~2].现将近2年在我科住院的83例ITP患者的诊治资料作一回顾.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收住83例ITP患者(男30,女53),年龄4~84岁,病程2d~20年,其中急性ITP35例,慢性ITP48例.诊断均符合2003年......

    作者:姚红霞 刊期: 2006- 06

  • 乳酸和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检测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探讨

    代谢性酸中毒是常见的酸碱平衡失常.Stew-ard等认为3个独立变量决定了氢离子的浓度,即重离子梯度、总弱酸浓度(主要是血清蛋白、磷酸)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因而提出计算表面离子梯度(theapparentstrongiondifference,SIDapp)、有效离子梯度(theeffectivestrongiondifference,SIDeff)和重离子间隙(thestrong......

    作者:张慧;叶福林;张育才 刊期: 2006- 06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cystitis,HC)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PBSCT)中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用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23例,在预处理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了HC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梅;沈晓梅;史克倩;杨同华 刊期: 2006- 06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状态时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害,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出现平衡失调.本文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外周血NO、ET水平的影响.......

    作者:孙学春;盛勇;周晓芳 刊期: 2006- 06

  • 危重型哮喘胸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危重型哮喘的病死率较高,其重要原因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部并发症,如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及心律失常,因此,提前预防和及早发现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田汝义 刊期: 2006- 06

  • 咪唑类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药物性皮疹分析

    在咪唑类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药物性皮疹,粒细胞减少症和肝功能受损.本研究分析327例甲亢患者服用他巴唑后产生不良反应,重点观察药物性皮疹这一常见而被忽视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相关因素.......

    作者:余毅恺;张木勋 刊期: 2006- 06

  • 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症状与组织灌流不足、液体潴留和神经激素反应有关.近年来,采用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高危的CHF失代偿期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BNP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死亡倾向和减少肾功能恶化[1].现就BNP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董少红;黎志忠;李军 刊期: 2006- 06

  • 血小板相关Ig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进而引起血小板破坏加速[1].自从阐明其发病机制,人们就在努力寻找特异性强、能有效检测抗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有效地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一努力直到现在仍在继续深入.......

    作者:衣翠华;侯明 刊期: 2006- 06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体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成人ITP多见于18~40岁的女性患者,国外资料显示,男∶女比例为1.7∶1~1.2∶1,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6~60岁.......

    作者:张广森 刊期: 2006- 06

  •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ITP不等同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后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

    作者:闫振宇;赵永强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