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国家科委于1995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同年7月创刊(季刊)并正式发行。主编是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陆再英教授,常务副主编胡昭明教授,编辑部主任是刘文励教授。编委会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国内医学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组成(79位),以及名誉主编邵丙杨教授及12位顾问作学术后盾。本刊是我国第一个以内科各专科以及相关的神经内科,传染科等临床急重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其宗旨和任务是刊载大内科范围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与基础理论、国内外重症监护(ICU)新成和新进展等。有助于各级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传染外科广大临床医师、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订阅和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1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94/R

邮发代号: 38-2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024
  • 国内刊号:42-139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年第3期文章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伴右束支阻滞1例

    患者,男,6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6个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4d,症状加重1d”于2013年5月17日入院.患者胸痛为心前区闷胀样不适,每日发作3~4次,每次持续5~10min,与活动关系不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高血压180/9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有脑梗死病史,右侧肢体活动度稍差,大量吸烟、饮酒史......

    作者:董晓;周明;程飞;李军;王莉莉;党书毅 刊期: 2014- 03

  • 成人梅毒感染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男,48岁.因“外阴不适6d,牙龈出血伴皮肤紫癜5d”于2013年7月24日入院.患者6d前出现外阴不适,伴局部红色小片状皮疹,在某医院就诊,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idumparticleagglutination,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plasmareagin,RPR)阳性,诊断“梅毒”,给予长效青霉素(具体剂量不详)肌肉注射及醋酸泼尼......

    作者:韩雪;史琳;白贝贝;王芳;陈烨 刊期: 2014- 03

  • 以急性重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就诊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Tcelllymphoma,AIT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其它类型的淋巴瘤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重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起病的AITL.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头晕、全身乏力1d,于2013年5月12日入院.患者自诉3个月前无意发现双侧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

    作者:梅振华;徐刚林;刘超;刘文励 刊期: 2014- 03

  • 晚期炎症介质HMGB1在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

    1973年,Goodwin和Johns成功地从小牛胸腺中分离出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基于这种蛋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率较快,该蛋白被命名为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mobilitygroupprotein,HMG).因为其具有结合DNA的能力,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们在细胞核内所发挥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在胞外的功能也逐渐地为人们所了解.近来,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作者:李汛;龚作炯 刊期: 2014- 03

  • 肝衰竭的三重打击及治疗策略

    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免疫损伤、缺血缺氧和内毒素血症“三重打击”是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机制,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临床上存在上升前期、上升期、平台期、恢复期4个时相,肝衰竭应该根据不同的时相给予不同的治疗,现详述如下.......

    作者:黄湛镰;高志良 刊期: 2014- 03

  • 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卒中为我国卒中的主要亚型,约占卒中的41%~79%[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使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非致死性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5%[2],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噻氯吡啶等.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噻吩吡啶类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之后,选择性、不......

    作者:谢霞;张治中;马敏敏;刘新峰 刊期: 2014- 03

  • 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是临床一大难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索用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但都存在伦理学或取材难等问题.......

    作者:董沙沙;胡晓晴;唐洲平 刊期: 2014- 03

  • 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新进展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肝病证候群,是临床诊治的难点,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国内常见的肝衰竭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极高,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ACLF定义、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李小鹏;张伦理 刊期: 2014- 03

  • 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分型与评价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脑动脉的侧支循环起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脑梗死病灶体积、改善预后,并降低梗死复发的风险,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有助于判断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1].关于脑血管侧支循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缺乏直接可靠的评价方法,侧支循环潜在的能力如何,侧支循环的再生能力,侧支循环如何准确分级等.......

    作者:史文倩;石进 刊期: 2014- 03

  • 药物洗脱球囊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史上的革命性突破,到目前为止应用成功的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DES既可防止球囊扩张后的弹性回缩,又能在病变局部提供缓慢和长期高浓度的药物释放,抑制细胞过度增殖和抗血管重塑,使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5%左右.DES显著改善了介入治疗的预后,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支架表面的多聚物涂层基质可诱发炎症反应、延缓伤口愈合,涂层药物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作者:张双双;李闻宇 刊期: 2014- 03